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油条在油炸温度160~200℃、油炸时间3~5min时,油条可取得最佳感官特征,同时也是丙烯酰胺产生最多的时段.以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作油炸用油,硫酸铝钾作膨松剂,油条中丙烯酰胺的最高含量不超过150μg/kg;而用棕榈油时,丙烯酰胺的最高含量约为250μg/kg.用0.3%的酵母粉作发酵剂,用棕榈油、花生油炸制的油条中丙烯酰胺最高含量分别达到1 589.41和953.60μg/kg,是用硫酸铝钾作膨松剂的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6.29倍和8.13倍.用泡打粉作膨松剂制得的油条,丙烯酰胺含量明显下降,平均约为50μgkg.以果葡糖浆作甜味剂的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较蔗糖作甜味剂的油条平均增加约10%.因此,油炸温度160~200℃、油炸时间3~5 min,以棕榈油作油炸用油,酵母作发酵剂,果葡糖浆作甜味剂可大大增加油炸面制品中丙烯酰胺含量.
推荐文章
中式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研究
油条
丙烯酰胺
工艺参数
酵母发酵
聚丙烯酰胺产品中尿素含量的测定
聚丙烯酰胺
尿素
4-二甲基氨基苯醛
聚合物
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及减少措施
油炸食品
丙烯酰胺
形成
减少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加工条件对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油条 丙烯酰胺 控制
年,卷(期) 2008,(12) 所属期刊栏目 生产与科研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5-7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343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晓雯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系 105 626 14.0 19.0
2 侯大军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系 20 182 8.0 13.0
3 赵丹霞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食品科学系 2 1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6)
二级引证文献  (7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9(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条
丙烯酰胺
控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