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使用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菌种以葡萄耱为底物,发酵生产琥珀酸过程中的产物抑制特征,及使用原位分离技术(ISPR)来消除产物抑制现象,以提高底物转化率.研究发现,该菌种的生长与发酵呈现出明显的非偶联特征,在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30 h培养)后,开始大量合成产物琥珀酸.当发酵液中琥珀酸浓度高于25 g/L时,开始出现明显的产物抑制作用,底物转化效率逐渐降低.通过模拟发酵液筛选出了对琥珀酸有较强吸附的D301T、D301R、D303树脂,并通过真实发酵筛选出了对发酵体系无毒性的D301R树脂.最后通过5L发酵罐,对树脂吸附原位分离发酵进行验证,在接种后30h将树脂D301R以40 g/L的量添加入5L发酵罐中,至发酵终点琥珀酸产量达到49.46 g/L(底物葡萄糖60 g/L),底物葡萄糖转化率达到82.43%,相比普通发酵过程,底物转化率提高了21%.
推荐文章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在发酵制备琥珀酸中的应用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琥珀酸
有机酸
发酵
微生物发酵琥珀酸的研究进展
生物基化学品
琥珀酸产生菌
代谢工程
发酵
提取工艺
生物质原料
稀酸和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秸秆对琥珀酸发酵的影响
稀酸预处理
蒸汽爆破预处理
脱毒
玉米秸秆水解液
琥珀酸发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琥珀酸发酵过程中的产物抑制特征及树脂吸附原位分离的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关键词 原位分离 树脂吸附 发酵 底物转化率
年,卷(期) 201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6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维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59 458 12.0 19.0
2 季君晖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56 540 13.0 21.0
3 王萍丽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5 6 1.0 2.0
4 王小威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10 97 7.0 9.0
5 赵剑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6 49 3.0 6.0
6 杨冰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13 320 8.0 13.0
7 许颖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8 64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原位分离
树脂吸附
发酵
底物转化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