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超声雾化热解法在石英基底上制备了掺锑二氧化锡透明导电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检测薄膜的晶体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不同基底温度和Sb掺杂量下薄膜的晶体优势生长面、晶粒形状的变化、可见光透过率和方块电阻.结果表明,薄膜的晶粒度在80 ~ 200 nm.当Sb摩尔比为1%、基底温度为540℃时,薄膜的方块电阻最小,约为16.91 Ω/口.随着镀膜温度的上升,薄膜的优势生长面从(110)面逐渐向(211)面转移.当Sb掺杂比为1%时,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最高,当掺杂浓度增大后,薄膜的透过率出现下降.
推荐文章
超声喷雾热分解法制备p型氧化锌多晶薄膜
ZnO
p型传导
喷雾热分解
N-Al共掺
光致发光
超声喷雾热解法制备TiO2光催化自清洁陶瓷及其性能研究
超声喷雾热解法
TiO2薄膜
陶瓷
光催化性能
亲水性能
室温固相法制备工艺对纳米ATO性能的影响
掺锑二氧化锡
二氧化锡
固相法
雾化热解法制备ZnO薄膜及其光电性能
ZnO薄膜
雾化裂解
X射线衍射分析
电学及光学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声雾化热解法制备ATO薄膜及其性能研究
来源期刊 半导体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声雾化 氧化锡锑(ATO) Sb掺杂 方块电阻 透明导电薄膜
年,卷(期) 2013,(8) 所属期刊栏目 半导体材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8-622
页数 分类号 TN304.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353x.2013.08.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风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80 427 10.0 16.0
2 曾国勋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50 257 8.0 13.0
3 张廷晟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3 10 2.0 3.0
4 邓小红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3 12 2.0 3.0
5 徐游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3 13 2.0 3.0
6 田柱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2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声雾化
氧化锡锑(ATO)
Sb掺杂
方块电阻
透明导电薄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半导体技术
月刊
1003-353X
13-1109/TN
大16开
石家庄179信箱46分箱
18-65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44
总下载数(次)
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