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液液萃取结合气-质联用分析方法,从新型咂酒中鉴定出了4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酮类、醛类、有机酸类化合物以及噻吩、醚类等.酯类和醇类物质较多,共25种,其含量占检测物总量的78.45%,其中乳酸乙酯、琥珀酸乙酯、棕榈酸乙酯、1,3-丙二酸二乙酯、苯乙醇、异戊醇、2,3-丁二醇、正丁醇的含量较高,它们可能是咂酒的主体风味成分;其他风味化合物包括酸类3种、醛类2种、酮类5种、醚类物质3种和2,5-二氢噻吩等,占检测总量的21.55%,在咂酒风味的协调、修饰和提升上可能具有良好作用.但GC-MS检测发现,新型咂酒中乙酸含量稍微偏高,可能对其风味有一定的负面作用,还需在今后的酿造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控制.
推荐文章
青方腐乳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方法比较研究
青方腐乳
风味物质
萃取方法
基于电子鼻和气质联用分析不同生长期茂县 花椒叶挥发性风味物质
花椒叶
挥发性风味物质
电子鼻
气质联用
生长期
豆浆模拟体系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较研究
豆浆模拟体系
甘油三酯
脂肪氧合酶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油茶籽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油茶籽油
挥发性风味物质
风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液液萃取和气质联用分析新型咂酒中挥发性及半挥发性风味物质
来源期刊 酿酒科技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咂酒 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成分 液液萃取 气-质联用
年,卷(期) 2013,(12)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7,102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262.4|TS261.7|O652.6|O657.63
字数 396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勇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117 826 16.0 24.0
2 张文学 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 175 1829 22.0 34.0
3 明红梅 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56 323 10.0 14.0
4 程驰 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11 43 5.0 6.0
5 张楷正 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22 127 7.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咂酒
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成分
液液萃取
气-质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酿酒科技
月刊
1001-9286
52-1051/TS
大16开
贵阳市沙中路58号
66-2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51
总下载数(次)
62
总被引数(次)
458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