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明确驴皮在化皮工艺和浓缩工艺过程中发生的性质变化,对不同化皮温度和时间处理驴皮后产物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化皮温度由105℃增至115℃,化皮时间由0.5 h增至1.0 h,出胶率由35%显著增至80%左右.在105~125℃和0.5~2.5 h的化皮温度和时间内,提取物氨基酸组成极为接近,表明化皮温度和时间的增加会提高出胶率,而提取出的蛋白质组成并没有改变.随着化皮温度的增大,提取物分子质量大于1500 ku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而分子质量小于30 ku的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多,表明较高的化皮温度导致驴皮中的高分子蛋白质不需经降解为短链就被提取出来,同时也会对提取物中的物质有降解作用;化皮时间较短时(0.5 h)分子质量大于1500 ku的蛋白质含量仅0.21%.浓缩时间逐渐增加可使高分子蛋白降解,分子质量分布更加集中.化皮温度和时间对胶液的颜色和黏度无显著影响,而浓缩时间逐渐增加,胶液L*值显著增大,黏度(γ=20 s-1)显著下降.
推荐文章
不同提取方法对罗非鱼皮胶原蛋白理化特性的影响
罗非鱼皮
胶原蛋白
提取
理化特性
酶解大鲵皮胶原蛋白制备抗氧化肽工艺研究
大鲵
胶原蛋白
酶解
抗氧化肽
化学发光法
几种鱼皮胶原蛋白的理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鱼皮胶原蛋白
理化特性
改性
大鲵皮胶原蛋白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大鲵皮
胶原蛋白
正交试验
抗氧化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化皮和浓缩工艺对驴皮胶原蛋白降解产物特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驴皮 化皮 分子质量分布 颜色 黏度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加工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0-97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429/j.1009-7848.2019.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茂深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14 25 3.0 4.0
2 钟芳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76 982 19.0 28.0
3 麻建国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40 738 17.0 26.0
4 郭尚伟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 9 2.0 3.0
5 徐菲菲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14 27 2.0 5.0
6 常冰玉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2 1 1.0 1.0
7 杨艺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7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驴皮
化皮
分子质量分布
颜色
黏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品学报
月刊
1009-7848
11-4528/TS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3街6号轻苑大厦3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1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490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