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提取粗酶液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合成茶黄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利用捣碎茶鲜叶(不提取粗酶液)直接进行合成茶黄素试验以确定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反应体系中,茶黄素酶促合成的最佳条件(茶黄素总量)为:温度为30℃,反应体系的最佳pH值为4.8,底物浓度为0.9 g/100 ml,酶源物浓度为28 g/100 ml(以鲜叶重量计),通氧量为0.4 L/min,最佳反应终止时间是40 min.其中温度和pH值是反应体系中两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P<0.05);通氧量也是影响茶黄素酶性合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推荐文章
茶鲜叶酶促氧化合成茶黄素研究
茶叶
茶黄素
酶促氧化
多酚氧化酶
固定化漆酶酶促合成茶黄素工艺的研究
固定化漆酶
酶促氧化
茶多酚
茶黄素
儿茶素组成和理化条件对茶黄素酶催化合成的影响
茶黄素
儿茶素组成
理化条件
生物合成
不同反应条件对勐库大叶种多酚氧化酶合成茶黄素的影响
勐库大叶种
多酚氧化酶
茶黄素
儿茶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酶性氧化合成茶黄素条件优化的研究
来源期刊 茶叶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茶黄素 儿茶素 酶性氧化 最优条件
年,卷(期) 200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5-290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71.1
字数 31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9X.2006.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仲华 湖南农业大学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90 3512 31.0 42.0
2 黄建安 湖南农业大学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47 2512 28.0 42.0
3 施兆鹏 湖南农业大学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4 2300 28.0 45.0
4 谷记平 湖南农业大学天然产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 105 5.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104)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7(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茶黄素
儿茶素
酶性氧化
最优条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茶叶科学
双月刊
1000-369X
33-1115/S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55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