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提高Serratia marcescens H30脂肪酶的可溶表达水平,分别将目的基因与 pGEX 4T 1、pET28a和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 DE3),通过优化诱导过程,发现可溶性酶的最高活性可达25000 U/L。再经Ni2+亲和柱纯化、LH EP 固定化后,固定化酶的比酶活为214 U/g(以1 g湿质量计),酶活回收率为51%。固定化后重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由30℃提高到35℃,最适pH从7?0偏移至8?0左右,并且稳定性也有所增加。该固定化重组脂肪酶同样能够拆分消旋体反式4甲氧苯基缩水甘油酸甲酯,光学选择性没有改变。反应14 h,转化率为48?5%,底物的e?e.值为99?2%,表明该固定化脂肪酶能有效拆分消旋体反式4甲氧苯基缩水甘油酸甲酯,为工业生物催化制备地尔硫卓提供了可能。
推荐文章
固定化脂肪酶的制备及其酶学性质的研究
大孔树脂
脂肪酶
固定化
酶学性质
铜绿假单胞菌 S8脂肪酶酶学性质及固定化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
脂肪酶
酶学性质
固定化
产碱假单胞菌碱性脂肪酶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
产碱假单胞菌
碱性脂肪酶
共表达
酯化
粘质沙雷氏菌低温脂肪酶的基因克隆与酶学性质分析
沙雷氏菌
脂肪酶
克隆
表达
性质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Serratia marcescens H30脂肪酶的重组可溶表达、固定化及其酶学性质
来源期刊 生物加工过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脂肪酶 可溶表达 固定化 手性拆分
年,卷(期) 2014,(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3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925
字数 48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678.2014.06.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东芝 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58 1415 22.0 29.0
2 马昱澍 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26 3.0 4.0
3 苏二正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酶与发酵工程实验室 25 65 5.0 7.0
4 吴向萍 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4 1.0 2.0
5 徐晶晶 华东理工大学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黏质沙雷氏菌
脂肪酶
可溶表达
固定化
手性拆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加工过程
双月刊
1672-3678
32-1706/Q
大16开
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1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01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