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鉴别比较八角茴香及其伪品莽草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含量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八角茴香及莽草中的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分别从八角茴香及莽草果实中鉴定了34种和40种挥发性成分,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60%和91.60%,其中八角茴香和莽草果实中挥发性成分中最高的分别为反式茴香脑(73.70%)和莽草毒素(46.78%).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可以鉴别出八角茴香及莽草果实中的特有挥发性成分,为八角茴香及莽草果实的鉴别提供了有力依据.
推荐文章
八角茴香及其混伪品的比较研究
八角茴香
分布生境
生药学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真伪比较
NIR FT-Raman和FTIR光谱法无损快速鉴别药材的真伪--八角茴香及其伪品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法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八角茴香
莽草
红茴香无损鉴定
八角茴香及其两种混淆品的理化鉴别
八角茴香
莽草
多蕊红茴香
薄层层析
紫外光谱特征
八角茴香及其混伪品的比较研究
八角茴香
分布生境
生药学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真伪比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S-SPME-GC-MS鉴别八角茴香及其伪品莽草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八角茴香 莽草果实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鉴别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分析与检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10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207.3
字数 19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06X.2016.02-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丽梅 5 13 3.0 3.0
2 邱红汉 10 35 3.0 5.0
3 周涛 5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3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8)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八角茴香
莽草果实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鉴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科技
双月刊
1674-506X
51-1713/TS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杨柳东路中段98号
62-247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3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