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优化黄原胶的发酵工艺以提高黄原胶的产量及黏度.方法 采用摇瓶发酵,改变实验条件,包括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种类和浓度,复合氮源的组成及含量,无机盐的组成及含量,柠檬酸和碳酸钙的含量等.通过测定发酵液黏度、粗胶含量来确定较为适合的发酵工艺.结果 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蔗糖4%,硫酸铵0.1%,豆饼粉0.3%,柠檬酸0.1%,硫酸镁0.01%,碳酸钙0.02%;培养条件为:500 mL摇瓶发酵装浓量100 mL,转速220 r/min,发酵温度28.5℃,培养72 h.进行了发酵罐发酵实验,黄原胶的发酵产量可以达到25.02 g/L,发酵液的终黏度5 847 cP.结论 通过工艺优化,黄原胶产量及黏度均得到提高.
推荐文章
地毯草黄单胞菌发酵生产黄原胶工艺条件优化
地毯草黄单胞菌
黄原胶
正交设计
黄原胶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黄原胶
甘蓝黑腐黄单胞菌
发酵
粘度
黄原胶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黄原胶
甘蓝黑腐黄单胞菌
发酵
粘度
甘蔗糖蜜发酵产黄原胶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
黄原胶
甘蔗糖蜜
条件优化
正交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原胶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与药品A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黄原胶 野生黄单孢菌 发酵工艺
年,卷(期) 2006,(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2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920.6
字数 21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79X.2006.1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学平 37 576 15.0 22.0
2 凌沛学 93 1111 17.0 30.0
3 颜震 3 50 2.0 3.0
4 朱希强 25 274 10.0 16.0
5 吴尽 1 1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原胶
野生黄单孢菌
发酵工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药品
双月刊
1672-979X
37-1438/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989号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8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931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