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阐明抗氧化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文中采用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大豆磷脂制备的脂质体模拟非均相生物体系,用AAPH热分解生成的自由基引发脂质氧化,通过硫氰酸铁法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法检测脂质的氧化进程,考察豆甾醇对脂质氧化初期和后期产物的抑制作用,从而研究豆甾醇的抗氧化活性以及VC或VE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期明确豆甾醇及其协同作用的抗氧化机理,为进一步应用于生命体的研究奠定基础.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豆甾醇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考察2种抗氧化剂的协同作用时发现,各种不同浓度的豆甾醇与VC、VE共同作用时均不显示协同增效作用,且TBARS法测得0.001 6 mg/mL VE的加入使复合抗氧化剂抑制脂质氧化后期产物生成的量随时间增长呈下降趋势.
推荐文章
改性大豆磷脂在脂质体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大豆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
脂质体
稳定作用
钙黄绿素
β-谷甾醇对脂质体抗氧化性及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脂质体
β-谷甾醇
AAPH
紫外线
旋转蒸发-超声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豆甾醇在大豆磷脂脂质体中的抗氧化作用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关键词 豆甾醇 脂质氧化 抗氧化活性 协同作用
年,卷(期) 2015,(6) 所属期刊栏目 生产与科研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124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8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201506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谢文磊 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57 805 14.0 27.0
2 李鹏鸽 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 26 111 6.0 10.0
3 张彩凤 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 37 167 7.0 12.0
4 左玉 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 27 294 9.0 17.0
5 朱瑞涛 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 17 1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8)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豆甾醇
脂质氧化
抗氧化活性
协同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