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了谷氨酸棒杆菌S9114合成L谷氨酸(L-GIu)的代谢流平衡模型,应用该模型并结合S9114在10%和30%溶氧条件下发酵至中后期时胞外相关产物的分泌情况计算出其代谢流分布;通过MATLAB线性规划得到了谷氨酸合成的理想代谢流分布.代谢流分析结果表明,减少HMP和TCA循环的代谢流量,增加CO2固定的代谢流将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在谷氨酸发酵工艺控制中,溶氧是关键因素,发酵中后期提高溶氧有利于谷氨酸的生成,同时可抑制副产氨基酸的产生;主要副产物乳酸在理想代谢流分布中仍占有一定比例,说明乳酸在整个代谢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推荐文章
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与谷氨酸神经细胞毒作用
药理学
综述
谷氨酸
谷氨酸转运体
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
神经毒性
γ-聚谷氨酸的特性、生产及应用
γ-聚谷氨酸
谷氨酸同聚物
发酵
耐温谷氨酸棒杆菌的选育及其高温谷氨酸发酵代谢流量分析
谷氨酸棒杆菌
耐温性
谷氨酸
代谢流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谷氨酸棒杆菌S9114在不同溶氧条件下发酵生产谷氨酸的代谢流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酿造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谷氨酸 代谢流分析 溶氧
年,卷(期) 201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6
页数 分类号 TQ922
字数 43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4-5071.2010.10.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智涛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2 13 2.0 2.0
2 卢志洪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3 61 3.0 3.0
3 吕扬勇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3 16 2.0 3.0
4 郑穗平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56 474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5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谷氨酸棒杆菌
谷氨酸
代谢流分析
溶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酿造
月刊
0254-5071
11-1818/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12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36
总下载数(次)
44
总被引数(次)
585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