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提高黑枸杞花青素的稳定性,对其进行微胶囊化,同时采用包埋率、DPPH清除活性、花青素含量和水分活度为评价指标对微胶囊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微胶囊化颗粒的结构、结晶度、表面形貌和热性能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发现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壁材浓度6%、温度157℃、进样泵速6%.在该工艺条件下,黑枸杞花青素微胶囊的包埋率为93.4%、DPPH清除率为45.41%、花青素含量为63.04 mg/L、水分活度为0.49.微胶囊中芯材与壁材包埋成功并形成了淀粉-花青素-明胶聚合体,呈圆球形,无裂纹或孔洞,热稳定性提高.微胶囊化是一种提高花青素稳定性的有效技术,为花青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推荐文章
黑果枸杞花青素微胶囊的稳定性及靶向释放特性
黑果枸杞
花青素
微胶囊
稳定性
靶向释放
不同壁材对黑枸杞花青素微胶囊稳定性和缓释特性的影响
黑枸杞
花青素
微胶囊
稳定性
缓释特性
黑枸杞花青素提取工艺优化和含量测定
黑枸杞
花青素
提取工艺
响应面
pH示差法
蓝莓花青素微胶囊制备及其性质分析
蓝莓花青素
微胶囊化
体外模拟试验
稳定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枸杞花青素微胶囊优化及理化特性分析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关键词 黑枸杞 花青素 微胶囊
年,卷(期) 2020,(5) 所属期刊栏目 生产与科研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8-214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8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995/j.cnki.11-1802/ts.02257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全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60 632 15.0 22.0
2 刁倩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3 1 1.0 1.0
3 陈程莉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8 4 1.0 1.0
4 常馨月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7 3 1.0 1.0
5 李丰泉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枸杞
花青素
微胶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