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试验选用毛蟹和梅占两个适制乌龙茶品种,研究了乌龙茶新工艺做青和对照(不进行摇青)处理过程在制品内源果胶酶(PG)活性及相关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鲜叶经晒青后,PG活性有小幅上升,摇青前期,酶活性逐渐增强,在第三次摇青结束时达到峰值,此后的第四、五次摇青中,酶活性迅速下降.不同品种、不同摇青工序间PG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的PG活性及变幅明显低于摇青处理.在制品含水量及可溶性果胶含量与PG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推荐文章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果胶酶活性及相关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乌龙茶
新工艺
果胶酶
外源Ca2+处理
相关成分
乌龙茶加工中蛋白酶活性与相关生化成分的变化
乌龙茶
新工艺
晒青
做青
蛋白酶
做青方式对乌龙茶内源生化指标及其品质的影响
凤凰单枞乌龙茶
做青方式
生化指标
感官品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乌龙茶新工艺做青期间果胶酶的活性变化及其生化效应研究
来源期刊 茶叶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乌龙茶 新工艺 做青 聚半乳糖醛酸酶(PG) 生化效应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7-20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71.1|Q556
字数 352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369X.2005.03.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伟丽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57 1624 24.0 39.0
2 唐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5 46 5.0 5.0
6 文海涛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15 82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31)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乌龙茶
新工艺
做青
聚半乳糖醛酸酶(PG)
生化效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茶叶科学
双月刊
1000-369X
33-1115/S
大16开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196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9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55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