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和枸杞都是具有良好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的健康食品,将二者加入到传统的酸奶中,生产出具有独特风味和较高营养价值的发酵乳制品.通过对产品进行感官评定以及理化指标测定(酸度、pH值、持水力、固形物、氨基酸总量、黏度等),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基础上得出最佳制作工艺为:正山小种红茶粉添加量为0.3%、枸杞粉添加量0.5%、砂糖量为6%、接种量(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1g/L、添加0.1%的CMC稳定剂、42℃下发酵4-5h,凝乳后放入4℃的冰箱中后熟24h.所得产品呈淡黄色,表面光滑,口感细腻,酸甜适口,入口后有淡淡的枸杞味及茶香.
推荐文章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独特品质成因概述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
品质
生态环境
正山小种红茶挥发性成分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正山小种红茶
挥发性成分
小种红茶茶多酚和咖啡碱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建立
小种红茶
近红外光谱
茶多酚
咖啡碱
模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武夷正山小种红茶枸杞酸奶的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正山小种红茶 枸杞 酸奶 乳酸菌 配方
年,卷(期) 2015,(1)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59
页数 7页 分类号 TS252.54|TS275.4
字数 49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06X.2015.01-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强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64 246 8.0 11.0
2 刘蒙佳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47 174 7.0 10.0
3 刘瑞国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3 9 2.0 3.0
4 邱志鸿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1 4 1.0 1.0
5 戴紫燕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4 19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6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7)
二级引证文献  (8)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正山小种红茶
枸杞
酸奶
乳酸菌
配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科技
双月刊
1674-506X
51-1713/TS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杨柳东路中段98号
62-247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33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