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质量浓度为5%的蔗糖、0.4%的绿茶为原料制成的糖茶水为发酵基质,经灭菌后接入纯种的酵母菌和木醋酸菌,分别在28℃恒温静止和28℃、150 r/min摇瓶2种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发酵液中木醋酸菌和酵母菌数量、pH值、总糖和总酸的含量.在2种条件下,木醋酸菌的生长总是要滞后于酵母菌、pH值和总糖含量不断下降,总酸含量不断上升.摇瓶振荡培养时2种菌的生长速度更快,发酵液pH值快速降低.通气培养时酵母菌和木醋酸菌数量分别达到6.6×10<'7>/mL和8.7×10<'7>/mL,分别是静止培养时的3倍和4倍.静止条件下培养10 d后总酸为6.5 g/L、总糖为31.2 g/L,产率(酸/糖耗)为0.35;摇瓶条件下培养6 d总酸为10.1 g/L、总糖为35.2 g/L,产率为0.69,提高1倍.振荡通气培养更利于红茶菌的成熟.
推荐文章
海藻酸钠—明胶协同固定化红茶菌制备工艺的优化
红茶菌
海藻酸钠
明胶
固定化
响应面
工艺优化
红茶菌多糖的初步分离及含量测定
红茶菌
多糖
乙醇沉淀法
苯酚-硫酸比色法
自制中草药红茶菌治尘肺病
尘肺病
中草药红茶菌
制备
贮藏
使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振荡通气快速培养红茶菌工艺
来源期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红茶菌 通气培养 菌群变化 总酸 总糖
年,卷(期) 2008,(8) 所属期刊栏目 生产与科研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97
页数 3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254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欣昀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80 887 16.0 24.0
2 王硕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8 169 6.0 13.0
3 王侃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21 2.0 2.0
4 甘旭华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2 399 12.0 1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茶菌
通气培养
菌群变化
总酸
总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与发酵工业
半月刊
0253-990X
11-1802/TS
大16开
北京酒仙桥中路24号院6号楼
2-331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595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705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