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了一种不用外加碱或移除乳酸来达到控制发酵液中乳酸的新技术,即采用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混和发酵来控制pH值以促进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生产.其原理是乳酸菌在发酵生产nisin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乳酸可以被酵母菌利用,从而达到控制发酵液pH值的目的;同时,混菌培养选用的酵母菌不能利用乳清培养基中的乳糖,从而避免了2株菌之间对碳源的竞争,创造了一个互利共生的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促进nisin生产的目的.实验表明,乳酸根的积累对nisin发酵生产具有抑制作用:混合发酵的酵母菌利用了发酵液中的乳酸,促进了乳酸菌生长和nisin生产;酵母菌较乳酸菌提前3h接入到发酵培养基中时,能更好地控制pH值;最佳的接种比例为乳酸菌3%,酵母菌5%.
推荐文章
乳清发酵特性研究
纯乳清
混合乳清
发酵时间
乳糖%
pH值
酸度
溶氧(DO)对混菌发酵生产Nisin影响的研究
Nisin
溶氧
混菌发酵
乳清
乳链菌肽的发酵及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
乳链菌肽
发酵
分离纯化
研究进展
核桃蛋白发酵乳的发酵条件研究
脱脂核桃粕
嗜热链球菌
植物乳杆菌
核桃蛋白发酵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乳清为原料采用混菌发酵技术促进Nisin生产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酿造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乳酸链球菌素 混菌发酵 乳酸乳球菌 酿酒酵母 乳清
年,卷(期) 2010,(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126
页数 分类号 TQ920.9
字数 33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4-5071.2010.07.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淑文 工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 6 1.0 1.0
2 赵树欣 工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 16 2.0 2.0
3 崔景宜 工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 6 1.0 1.0
4 宋金隆 工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 6 1.0 1.0
5 李立娜 工业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乳酸链球菌素
混菌发酵
乳酸乳球菌
酿酒酵母
乳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酿造
月刊
0254-5071
11-1818/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2-124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236
总下载数(次)
44
总被引数(次)
585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