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考察将豆渣和金针菇菌糠这两种废弃资源应用于微小毛霉凝乳酶固态浅盘发酵的效果,以医用托盘作为发酵容器,以干燥后的豆渣菌糠1∶1(质量比)混合物为培养基,以固液比1∶1(质量比)加水润湿培养基,121℃灭菌冷却后接种微小毛霉进行发酵.发酵72 h时,加水提取酶,将酶液进行浓缩、盐析、透析以及冷冻干燥后获得凝乳酶粉末.结果显示,以豆渣和菌糠混合物为发酵培养基时,其单位发酵面积最大产酶量可达到1 860 SU/cm2,略高于对照麦麸1 618 SU/cm2的发酵水平,这表明豆渣和菌糠混合物能够替代麦麸用于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固体浅盘发酵.此外,酶提取液经初步分离纯化,可获得凝乳活力为7 497 SU/mg、水解酶活为0.22 Ucas/mg、纯度大于50%的凝乳酶粉末制剂.
推荐文章
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制备工艺
菌糠
微小毛霉
凝乳酶
酶制剂
豆渣及金针菇菌糠混合发酵制备凝乳酶的研究
豆渣
菌糠
凝乳酶
微小毛霉
固体发酵
微小毛霉发酵制取凝乳酶的培养基优化研究
凝乳酶
微小毛霉
发酵培养基
优化
响应面法优化微小毛霉固态发酵生产凝乳酶工艺研究
微小毛霉
固态发酵
凝乳酶
响应面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豆渣菌糠浅盘发酵制备微小毛霉凝乳酶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粮油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豆渣 菌糠 凝乳酶 微小毛霉 固态浅盘发酵
年,卷(期) 2011,(12) 所属期刊栏目 加工工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2
页数 分类号 TS214.2
字数 393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恒光 福建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3 7 2.0 2.0
2 汤葆莎 福建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3 7 2.0 2.0
3 张炎灼 福建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2 3 1.0 1.0
4 陈君琛 福建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4 16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豆渣
菌糠
凝乳酶
微小毛霉
固态浅盘发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粮油学报
月刊
1003-0174
11-2864/TS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11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83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55007
论文1v1指导